百阿有感
自从研究生以来,已经很少写东西了。作为一个开头,还是需要写一点东西出来,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也给自己更多的反思机会吧。
百阿
说穿了,就是阿里一个员工培训的活动。但是感觉收获最大的,一个是认识了更多的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而且这东西也是真的累。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感觉这个活动就是一个war game,熟悉了很多做事的套路,不同岗位的人所体现出来的思维逻辑,确实是很不一样的。工作多年的产品,就是比程序员更能说,更能排出安排。
而且从行事方式上,看到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感觉对于工作中也有很多的触动。
认识的人
说实话,参加这个鬼东西,最大的收获不是看到了业务,也不是什么文化价值观的新理解,而是认识了很多不同的,各有特色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首先影响最大的就是博士。百技的时候也是博士当的组长,而且为人真的和善,也很真诚,虽然看出来是喝了酒才说的,但是也是直接点出了我时常逻辑混乱的点,说明不止我自己觉得自己思路不是很好。整个培训过程中,博士给我带来了两次很大的触动。
首先就是,一起采访的时候,和店主打好关系,侃侃而谈,采访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他和小店主的交流就可以看出,其绝非只会读书的人,其社会经验就高出一大截,不仅有技术,还会和人相处交流。一般而言,小店主们的市侩性是最强的,很难突破他们的防备,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听到他们的真话。自己遭的白眼也可以侧面反映出有多难。但是博士做到了,还做的很漂亮。这方面触动是很大的,虽然也没想好怎么去完善自己。
第二点主要是,他对于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从工作以来就一直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知为啥退化很多,思维非常发散,容易跑偏。包括现在写的时候也是,时常脑子里就蹦出其他的东西,然后原来的思维逻辑就被打断,然后就不知道往哪里偏过去了。然后虽然思维开始发散,但是也找不到发散的角度和规律,无法找到多个角度看待一个时期,导致思维混乱,缺乏逻辑。
三哥也是,整天笑嘻嘻的,给人感觉就是很有亲和力,如沐春风。虽然也不知道这种气质是如何培养的,但是不得不说,确实是感受到了领导力。而且做事的条理性也非常清晰,当小弟的时候,安全感和目标感特别强。这也是需要学习的一个地方。
还有两个最后夜谈的时候认识的小伙伴以及一个组但是很少交流的小伙伴。前者由于不是同一个组,其实一开始确实不是很熟悉,后者由于两个人都挺闷的,也很少交流。但是没想到最后给了这么真诚的建议,确实是非常的感动,有人理解,也有人担忧。
行事方式
怎么又当了不和谐的那个人
首先复盘一下,自己最后的时候的冲动。以前也有过冲动,和老师对着干,最后也确实没有拿到多少好结果,算是吃了一个闷亏。事后自己复盘,也是觉得,没有必要冲动,该怂就怂,圆滑一点。职场毕竟不比学校,真正的社会,不知道有多少暗坑等着,更应该把自己隐藏起来,不和大部分人,或者说权威对抗,留下把柄。
但是今天确实又冲动了一次,现在想想,最可能的后遗症,就是主管和HRG知道了并且产生了看法。这个确实是这样,挺有风险,不应该说,而且这个也只是自己的观点,肯定不是全部事实,只是部分的事实。毕竟,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但是就是有点忍不住。也不给自己找太多借口,就是还剩下一点热血,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发出一点声音。我不想自己的时间被浪费在表演或者装作前途光明上面。还是没挨过社会的毒打。
现在回想一下,这么干的主要动机,主要是:看不惯睁眼说瞎话,不想使用二重思想,不想随波逐流。这么干主要的问题在于:事实不一定完整,盲人摸象,可能我刚好摸到了最难受的地方,忽视了其他角度,后面也确实有客满团队的小伙伴;方式不合适,或者说过于尖锐,也是小伙伴说的,需要使用更委婉的方式;过于袒露自己,其实可以看出来,老家伙们其实都完全看不透想法,也包括其中几个妹子,表象的行动和行为可能一个样子,但是另外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背后的真实想法有可能完全不一样。自己还是太年轻,一眼就能看到底,这点非常不好。
只是,知道要有城府,和是否想有城府,完全是两码事。这种事情上的心态调整,不是那么容易。
工作规划制定
首先,先整理一下自己的问题。现在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自己做事的时候,初上手一个课题/项目,容易混乱,找不着方向下手进行规划,如何找出关键问题节点,如何切分整个项目,化为一系列子问题。在碰到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时,就卡住无法继续整理下去,难以取舍,无法做出决策。
方法论其实都知道,按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对于事情进行切分。然后上手项目时,怎么规划工作,虽然之前也照着师兄的计划照猫画虎,但是这次看了三哥是怎么切分和规划的事情,感觉有些不一样的感触。
复盘整个项目,在整理规划的时候,其实最先确定的,就是展现形式。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站在那个位置,这个时候就会开始犹豫,是否两个形式都需要,是否需要其他形式,然后产生一次拖延。然后再确定形式之后,确定内容的时候又会开始犹豫,需要哪些东西进行内容的填充,如何安排主线。这个地方也确实产生了争论,但是也是很快敲定了方案。之后就是安排工作。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对问题进行不断的切分。自己的问题就是在与,进行切分时,由于缺少对其利弊影响的分析,导致无法下结论。
因此,之后指定工作计划的时候,碰到可以产生分叉的地方,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罗列想到的方案,然后逐个考虑方案的影响面,获得决策依据,然后做出决策。因此,这里就牵涉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
这个部分主要就是博士所强调的东西,还推荐了一本书,《Thinking Fast and Slow》。
逻辑思维
虽然之前一直是以自己的逻辑能力为傲,但是现在越来越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问题。主要体现两点:说话时思维逻辑性不强,容易颠三倒四,所想无法顺利表达;事情做计划时,容易卡住,得不到一个迅速的决策。
这个事情,主要还是一直缺少对自己的训练,平时都是随便看看随便想想,观点看得多,而对于基础事实和内在逻辑链条看的比较少,因此自己的思维就浅了。用进废退,平时再看一些东西,需要多想一步,先从文字上的逻辑思维开始,在想事情的时候,将自己的思路画出来或者写出来,变成在手上看得到的逻辑。在落纸上的逻辑和思路开始在较少修改次数就可以到完备的时候,再尝试脱离纸面,直接将自己的思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批判性思维
逻辑思维还可以说是用得少退化了,但是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直缺乏的。从博士的话看来,主要就是从定义出发,将一句话的语素进行划分,找出其“观点”和“事实”。其实从实践中,感觉这个划分本身,就是一次批判,需要将其中伪装成“事实”的观点找出来,考虑每一个语素的定义,将定义放置在各种可能的场景中,再推敲其定义是否成立。
其实感觉,就和自己的方案被怼一模一样,程序的边界case,就是需要考虑到每一行可能会运行在不同case中的代码,会有一些什么表现和影响,其表现是否依旧复合预期。
Summary
首先是认识了很多人,见到了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照出了自己身上很多的不足。
然后是对于自己规划事情的方法论缺失有了新的认知,很多时候就是缺失每个方案的影响分析,导致无法决策,导致无法推荐规划。之后试试“问题解析 -> 初步方案提出 -> 方案影响面分析 -> 方案决策 -> 划分子问题”的循环。
最后认知到对于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缺失。这个需要进行日常的练习,手动整理思路,也日常进行课题的批判,锻炼自己对于问题的批判能力,有理有据抬杠。